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用技术 > 正文

紫背天葵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2005-08-19 18:57:22
菜吧小编浏览数(2132) 来源:中国农业网 收藏 扫描到手机
    紫背天葵,又名血皮菜、观音苋、红背菜、两色三七草、玉枇杷、叶下红等。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植物。

  1、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

  在我国南方地区常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良药。

  2、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肉质,株高30—60厘米(野生种高的可达90厘米),分枝性强。直根系,较发达,侧根多,再生能力较强。茎直立,近圆形,基部稍带木质,绿色,略带浅紫色,嫩茎紫红色,被绒毛。叶互生,在呈5叶序排列,宽披针形(野生种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顶端尖,叶柄短或无柄,叶缘浅锯齿状,叶面浓绿色,略带紫色,叶背紫红色,表面蜡质有光泽。幼叶两面均被柔毛,叶肉较肥厚,叶脉明显,在叶背突起。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在花梗上呈伞状排列,两性花,黄色或红色。瘦果,短圆柱形种子,但很少结实。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背天葵抗逆性强,性喜温暖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0—25℃,耐热能力强,也较耐低温,在35℃的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能忍耐3—5℃的低温,5℃以上不会受冻,但遇到霜冻时要发生冻害,严重时植株死亡。紫背天葵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比较耐阴,但光照条件好时生长健壮。紫背天葵喜湿润的生长环境,但较耐旱。紫背天葵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严格,耐瘠薄,但在生产上宜选沙质壤土或沙土较好。

  4、野生紫背天葵的采集

  野生类型一般在春季至夏初的3—6月采摘嫩梢和幼叶,用开水烫过,挤干水后,可有多种食法,质地柔嫩,别有风味。

  5、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紫背天葵有三种繁殖方式: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①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虽能开花,但很少结实,且茎节部易生不定根,插条极容易成活,适宜扦插繁殖,这也是生产上常常采用的繁殖方式。在无霜冻的地方,周年均可进行扦插,但在春秋两季插条生根快,生长迅速。所以一般在2—3月和9—10月进行。扦插繁殖时选择具有一定成熟的生长健壮的枝条,不能选过嫩或过老的枝条作扦穗,插条长10厘米左右,带3—5张叶,摘去基部的1—2片叶,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6—10厘米,斜插于苗床,如土深度以5—6厘米为宜(插条长度的1/2—2/3)。然后,浇透底水,保持床土湿润。春季扦插繁殖应加盖小拱棚,保温保湿,早秋高温干旱、多暴雨的季节,可覆盖遮阳网膜,保湿降温,并防止暴雨冲刷。20—25℃的条件下,10天至半月即可成活生根。苗期还应注意保持床土湿润状态,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插条生根和新叶生长。
  ②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植株进入休眠后或恢复生长前(南方地区多在春季萌发前)挖取地下宿根,选健壮植株进行分株,随切随定植。但分株繁殖的繁殖系数低,分株后植株的生长势弱,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
  ③种子繁殖
  一般在春季2—3月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播后8—10天即可出苗,苗高10—15厘米时定植大田。紫背天葵利用种子繁殖的优点是繁育出的幼苗几乎不带任何病毒。
  (2)整地作畦,施基肥
  虽然紫背天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也耐瘠薄,但人工栽培上生长期长,需肥水量较多,为获得优质高产,宜选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定植前深翻床土,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公斤,磷、钾肥各10公斤,与土壤充分混匀。耙细整平,做成宽120厘米、高20—25厘米的厢。
  (3)定植
  多采用行距30—35厘米,株距25—30厘米的密度,栽入插条(利用扦插繁殖的)或秧苗(利用种子繁殖的),然后浇定根清粪水,促进成活。定植一般选连续晴天的下午进行。
  (4)田间管理
  紫背天葵在整个生长期中,对肥水的要求比较均匀。定植后10天左右,应追施提苗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人畜粪肥1000公斤,适当加尿素5—10公斤,以促进多分枝。进入采收期后,要求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人畜粪肥1000—1500公斤,适当加尿素10—15公斤。浇水的原则是保持土壤湿润,见干即浇,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在整个生长期中,应中耕除草3—4次,在采收多次后,应及时打去植株基部的老枝叶,促进新梢萌发,以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
  (5)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病虫害发生很少。但也要注意防止蚜虫(主要是甘蓝蚜和萝卜蚜)的危害,以免传播病毒病。病毒病发病的植株,顶端嫩叶症状最明显,表现为叶片浓淡不均的斑驳条纹,严重的叶片皱缩变小,生长受抑制。防治方法,一是在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时一定要选用无病植株;二是可采用种子繁殖更新母株;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四是及时防蚜虫,减少病毒的传播。
  (6)采收
  紫背天葵在南方地区,种植一次可采收2—3年。移栽后约25—30天即可采收,采收标准是,嫩梢长10—15厘米,有5—6片叶。第一次采收时,在茎基部留2—3节,以后从叶腋长出新梢,采收时留基部1—2片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通常每7—10天可采收一次。
  每667平方米每采收一次的产量一般在400—500公斤。
菜吧

关注菜吧微信公众号,给您推荐关于蔬菜种植等方面的精选文章。
微信添加: dsytzc(菜吧),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菜吧网,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咨询热线:0592-5311626 网站业务咨询:0592-5311626 客服qq:320903129 邮箱:kf@caiba.org 蔬菜种植技术交流qq群:275676581
版权所有 菜吧网     备案号:闽ICP备09002679号   Copyright?2014-2015 cai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