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植物,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新型营养保健蔬菜。芦笋既耐寒又耐热,南北方均可种植,以夏暖冬冷地区最能获得质优高产。下面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应是高产优质、嫩茎肥大、粗细均匀、茎秆圆;鳞片少而稀,但头部鳞芽紧密;质地细嫩、纤维少、味美、苦味小。早熟品种嫩茎多而细,晚熟种嫩茎少而粗。绿笋当中比较好的品种是加州157、加州711、加州309、荷兰全雄吉利木、美国的阿菠萝F1、帝王F1等。
2. 育苗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般北方可生长10~12年,根据植株形态可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种子发芽出苗到定植为幼苗期(1年),从定植到开始采收为幼年期(2~3年),从开始采收到逐年增加为成年期(10~12年),到一定年限后产量又逐年下降即进入衰老期。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或组培法,目前以种子繁殖最多。
2.1 播前准备 苗床选择土质疏松的沙壤土,667平方米施2500~4000千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磷酸二铵25~30千克,深翻后做畦,然后整平畦面准备播种。
2.2 播种 夏秋育苗播种时间在8月中旬以前。
2.2.1 种子处理及播种 先用凉水进行漂洗,漂去不成熟的种子和虫蛀种,然后用55℃温水烫种10分钟,再用30℃清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1次,置25℃左右条件下催芽,催芽时用清水每天淘洗1次,防止闷种,1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为防止苗期病害,可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小时(结合浸种时进行),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1%,播前将畦面灌足底墒水,水渗后按株行距10厘米点播,然后将配好的营养土均匀的筛在畦面上,覆土厚2~3厘米,用铁锨拍压。或在10厘米×10厘米营养钵中育苗。每667平方米苗床用种0.6~0.75千克,育成的苗可供0.7~1公顷大田定植用。
2.2.2 播后管理 播种后盖一层地膜,然后支小拱棚覆盖。保持5厘米地温白天25~30℃,夜间15~18℃。拱土后,撤去地膜。齐苗后,畦内温度超过32℃,要及时从两边放风炼苗,随着外界温度稳定通过20℃,撤去拱膜,增加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育苗期间注意除草和防治害虫,地下害虫可选用安全低残的农药拌干沙防治,也可结合整地撒敌百虫粉5千克,或糖醋毒饵诱杀。蚜虫可用乐果或吡虫啉防治。苗期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和立枯病等。特别是茎枯病发生很普遍,可用芦笋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也可用70%甲托800倍液喷雾。
播后第一水在笋苗第一支幼茎展叶后株高10厘米时浇,结合浇水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或氯化钾15千克,20天后再浇水施肥1次,注意培土防止倒伏。
3. 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每667平方米施2500千克腐熟基肥,30~40千克磷酸二铵,可撒施并耕翻入土。也可沟施,整地后开沟。行株距140~150厘米×25~35厘米。沟深40~50厘米,沟宽40厘米。将2500千克腐熟有机肥拌土填入沟内搂平,使沟内土面距地面10厘米即可栽苗,株距选30厘米。
3.2 定植 定植时大小苗分开以便管理,幼苗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按沟的走向排列(一般朝南),以方便将来培土。根群舒展方向与定植沟垂直。定植后覆土4~5厘米厚,这种分次覆土栽培措施,成活率高,植株健壮。
4. 水肥及其他管理
4.1 肥水管理 定植当年,7~8月间结合浇水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0~25千克,也可施粪稀3次。立冬至小雪打冻水。定植第二年春季在植株两侧30~40厘米处沟施有机肥,每667平方米2000千克,复合肥20千克,夏秋季施两次粪稀,其他管理同第1年。结合每次施肥浇水,采收期10天左右浇1次水。以后随着株丛的发展,肥水适当增加,但最后1次追肥在断霜前2个月进行。每年都要放冻水。9月份是植株发育的适宜阶段,是肥水管理重点时期,夏秋多雨时注意排涝。必要时立柱搭架。
4.2 培土 一般10厘米地温稳定在8~10℃即3月下~4月上进行,培土10~15厘米。培土宽度垄底应超过嫩茎发生范围20厘米左右,所培土要细、软,不能有未腐熟的厩肥或残茎,以免嫩茎上生锈斑,嫩茎采收后及时把土垄扒掉,使畦面恢复到培土前高度,保持地下茎位置在土面下15厘米处,否则地下茎会向上发展,从而造成以后培土困难。
4.3 覆盖地膜 采收前盖地膜即增温又保水。因而可提高芦笋嫩茎品质和产量,还可提早3~4天收,采收高峰提早9~10天,从而提早放垄,使笋后期生长天数增加,为来年丰产打基础,当膜下地表温度超过30℃时,即约在采收1个月以上时揭掉地膜。
4.4 中耕除草 种植芦笋地块易滋生杂草,要及时中耕除草,用机械或手工除草时都忌锄草过深,提倡使用除草剂。
4.4.1 播后苗前施药 每667平方米用50%绿谷隆可湿性粉剂130~270克,或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50克,每667平方米对20~40千克水,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赛克津的用量,应视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及气温而增减。在有机质低于2%的沙质土上不宜使用。还可用50%大惠利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0~150克,对水后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4.4.2 茎叶施药 在芦笋嫩茎出土前,杂草出苗期进行土壤兼茎叶处理,可用40%阿特拉津悬浮剂每667平方米130~250毫升或50%西玛津可湿性粉剂130~250克,加水30~50千克,配成药剂,定向喷雾于杂草茎叶之上。
4.5 母茎修整 株高80厘米打顶尖,并及时剪除枯黄老枝及病虫害枝。
5. 采收
每年的采收大致从3月上旬~6月下旬,最好在上午9时前采收,绿笋一般定植后第2年可采收少量嫩茎,鲜销绿笋加工长度23~27厘米,采收长度25~27厘米,收获时齐土面割下。采收后包好,然后按收购标准分级。一般可捆扎成500克的捆,用塑料薄膜或纸箱包装,送冷库贮藏或鲜销。
6. 病虫害防治
芦笋病害主要是茎枯、褐斑、菌核、立枯、根腐和锈病,以综合防治为主,清除病茎及枯枝,集中烧毁,设立支架防倒伏,采笋期不要过长。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50%多菌灵1000倍,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是蛴螬、蝼蛄、种蝇幼虫、夜蛾幼虫、金针虫、潜叶蝇、十星或十二星瓢虫和蚜虫等,防治时可用90%敌百虫800倍灌根或1000倍喷雾,成虫可用糖醋液毒药或黑光灯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