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用技术 > 正文

大棚蒌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5-09-14 10:21:26
菜吧小编浏览数(2132) 来源: 收藏 扫描到手机


    蒌蒿为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蒿、水蒿、藜蒿、香艾蒿、小艾、水艾、蒌蒿苔、柳蒿菜、柳蒿芽等。它以嫩茎供食用,其脆嫩、辛香、风味独特,供不应求,是闻名遐尔的度淡优良蔬菜。目前,江南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小叶青梗蒿、柳叶青梗蒿、小叶红梗蒿,其中以柳叶青梗蒿品质最好。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栽种蒌蒿应选择土质疏松的沙壤土,要求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定植前3-5天进行整地,先全面耕翻,深度约20厘米,然后下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饼肥50-75千克,将土与肥耙匀耙平后作畦,畦宽1.2-1.4米,沟宽30厘米,深15-20厘米。

    二、定植。选用上一年未收割或至多收割过一茬的蒌蒿作种苗,于6月上中旬定植。方法是,在留种田将蒌蒿植株齐根铲断,剪去上边的嫩梢,按20-25厘米切断,将切断的蒌蒿茎秆按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扦插,栽植深度以插入茎秆1/3为准。栽后浇透底水,5-7天即可活棵。

    三、田间管理。蒌蒿喜湿怕旱,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保持田间湿润。8月中旬在开花之前进行第1次打顶摘心,9月中旬盛花期前进行第2次打顶摘心,可控制其生殖生长,有利于将大量养分积累在地下的根状茎上,为翌年早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8月和9月结合浇水施2次肥,每亩次施尿素10千克,防止后期早衰,加快根状茎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同时,还应及时中耕除草。

    12月中旬为最佳覆盖期。覆盖之前,将蒌蒿的地上茎秆平地铲除,同时清除田间的枯枝残叶,浅松土,避免损伤地下根状茎,亩施腐熟人粪尿3000-4000千克或有机复合肥50千克,浇透水,5-7天盖棚。同时浮面覆盖地膜,大棚四周压紧。大棚管理上,晴天白天温度控制在17-23℃,阴雨天下降5-7℃,湿度控制在85-90%,苗高10-15厘米,喷75毫克/升的赤霉素液,能显著促进嫩茎生长,改善品质,并可使上市期提前。

    四、采收。盖棚后40-50天,嫩茎生长到20-30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锋利的小刀平地面割下,切忌损伤地下根状茎,影响第2茬的产量。采收第1茬后,立即追肥浇水,继续覆盖,35天左右第2茬又可上市。上市期为翌年1月下旬至3月上旬。一般每亩采收蒌蒿1000千克。

菜吧

关注菜吧微信公众号,给您推荐关于蔬菜种植等方面的精选文章。
微信添加: dsytzc(菜吧),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菜吧网,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咨询热线:0592-5311626 网站业务咨询:0592-5311626 客服qq:320903129 邮箱:kf@caiba.org 蔬菜种植技术交流qq群:275676581
版权所有 菜吧网     备案号:闽ICP备09002679号   Copyright?2014-2015 cai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