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来说,水、肥、气、光、热等是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对植物生长的环境进行调控,不仅拓宽了发展范围,而且打破了季节的限制,做到周年种植,周年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下面讲解环境要素的调控技术。
温度的调控:北方城市郊区开发的日光型节能温室技术,利用太阳光能,增加温室内的温度。通过对温度的调控,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类似的还有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湿度的调控:湿度是诱发作物病害的最重要因素,人们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调节湿度,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如利用排风口、排风机等设施和技术,降低温室或连栋温室的湿度;通过渗灌、滴灌和暗灌,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铺设地膜,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湿度;采取合理灌溉和合理密植,增加空气和土壤的湿度与通透性。
光的调控: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它的波长、强度和辐射量,不但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也会影响病害和害虫的发生,因此,对光的调控主要用于光照较弱的保护地生产。
气的调控: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贮量是取之不尽的,但在保护地生产中,增施二氧化碳技术已成为提高品质和增加产量的重要措施。
以上讲解的是环境要素的调控技术,更多知识,请关注有机技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