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生产中,对有害生物的管理是建立在深入了解有害生物及与之相关的有益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农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和它们生活周期中的薄弱环节等基础之上,针对不同作物种类、有害生物种类及重要性,并结合不同的生境条件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调控技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因此,发达国家对控制有害生物的研究及配套技术的使用和推广等诸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生产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下面讲解国外病虫害的管理技术。
(一)农业防治措施
国外生产中,有害生物的管理首先选择农业防治措施。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保护性耕作、轮作或间作、健康而有益的土壤改良、有益生物的生境调节及作物的抗性品种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增加生产系统中的生物遗传多样性,通过地上部分的多样性影响地下部分。
许多农业防治措施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温室中,卫生设施的处理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关键,如在温室附近设置3~9m的无植被带,清除残余的植物体等。通过作物轮作能有效地控制黄瓜的病害,推迟播种期、植物行间覆盖、中耕及清除残余枝叶等能降低叶甲对黄瓜的危害。此外,使用诱集作物种植方式能降低棉花棉铃象的防治成本。
(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就是使用活体生物,包括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或有益病原物控制有害生物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目前,国外广泛使用的技术有周期性释放赤眼蜂控制鳞翅目害虫,提高瓢虫、草蛉、蜘蛛及一些捕食性甲虫的种群数量,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据报道,在植物篱生境中,甲虫和蜘蛛的丰富度显著提高,成熟的植物篱能很好地保护禾谷类蚜虫和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如在棉花生产中,许多捕食蝽、草蛉、蜘蛛、寄生蝇和寄生蜂、昆虫病毒、寄生性真菌和细菌等对多种害虫(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等)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温室环境条件很适合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释放有益生物控制害虫,而不同有益生物类群生活的时间长短不同。温室控制蚜虫的生物类群包括草蛉、寄生蜂和瓢虫,草蛉适合于较高的温度,而瓢虫适合于适宜的温度,寄生蜂则适合于所有的温度范围。
温室白粉虱的控制较多使用寄生蜂,丽蚜小蜂寄生若虫和蛹,匀鞭蚜小蜂和浆角蚜小蜂寄生甜马铃薯和银叶粉虱,而另一种蚜小蜂也能有效寄生银叶粉虱,对粉虱的控制率可达99%。同时,小黑瓢虫主要捕食粉虱的卵和若虫。瓢虫的成虫1天可取食160粒卵和120头大龄若虫,幼虫可取食1000粒粉虱卵。
(三)使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害
在国外生产中,普遍认可使用来自植物和微生物且具有杀虫治病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美国环境保护署将生物农药划分为三类:微生物农药,主要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农药;植物源农药,以植物体为原料提取的具有控制作物病虫害活性成分的物质;生物化学农药,指一些自然发生的影响害虫而无毒的物质,如外激素类。生产要求严格选择使用生物农药,必须保证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安全。
在温室有机农产品生产中,由于温室的特殊环境条件和以病害和小型害虫发生为主,适合使用微生物制剂。通常在防治蚜虫、粉虱和蓟马等害虫中使用的真菌制剂如白僵菌、蜡介轮枝菌和玫烟色拟青霉,也可使用皂角液、植物种子油、植物源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等。
在棉花有机生产中,Bt制剂通常用于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同时,也使用其他生物制剂防治害虫,如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棉铃虫、烟芽夜蛾和甜菜夜蛾,真菌制剂如白僵菌防治烟芽夜蛾,但限制使用杀虫皂角液。
(四)其他病虫害控制措施
在农作物病虫害管理过程中,许多机械和物理的方法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颜色等对作物病虫害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利用高温或蒸汽处理温室土壤,可以有效地控制许多土传的植物病害;蔬菜作物的行间覆盖可以排斥跳甲、黄瓜叶甲,以及洋葱、胡萝卜、白菜和玉米根蛆的成虫;使用防虫网可以阻隔蚜虫、蓟马、螨类及其他害虫进入温室危害作物;冷藏能降低收获后病害的发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