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用技术 > 正文

关心玉米出“丫子”的问题介绍

2015-06-07 12:10:25
菜吧小编浏览数(2132) 来源:农民日报 收藏 扫描到手机

玉米为什么会出现“丫子”:玉米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分蘖的特点,在人类长期栽培驯化和人为选择无分蘖或少分蘖的品种后,普通栽培玉米在一般条件下基本无分蘖或少分蘖。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腋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丫子”出现的时间:玉米分蘖最早可能发生在发芽出苗期;在穗花期以后发生的分蘖一般不会对产量造成太大的影响,可不必防治。大多数情况下玉米分蘖发生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左右,正是玉米对水肥敏感的生长期,所以对玉米以后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十分不利。

“丫子”出现的部位:玉米分蘖一般发生在根茎部,也就是临界土面或土面略下部的地方,中耕培土对这一部位的分蘖有较好地抑制作用。因病害而导致的分蘖或分枝表现为全株性症状,即在大部分节上都长出分蘖,个别还表现整株矮化和分蘖丛生现象。因病害而导致的分蘖只能通过预防病害而加以防治。

主茎生长优势弱的品种如粘玉米、甜玉米容易长丫子,特别是早春低温多雨,苗后温度比常年苗后温度高,“蹲苗”时间短,前期土壤墒情较好,养分充足,玉米个体生长竞争的压力小,过去不分蘖或分蘖少的品种,也会出现分蘖现象。

“丫子”是否影响产量:我省栽培的玉米主要是普通玉米品种,以收获玉米籽粒为主。苗期出现分蘖会消耗植株体内的营养,并消弱主茎的生长发育,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同时分蘖一般难以发育成果穗,即使发育成果穗在我省也不能成熟,最终是无效生长,因此“丫子”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如果“丫子’发育相对主茎较小,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丫子”会被主茎逐渐竞争掉,对产量影响不大。

如何清除“丫子”:普通玉米因以籽粒产量为目标,应尽早去除苗期“丫子”,越早越好,去孽时,左手抓住植株基部,右手抓住孽的基部,向一侧斜拉将孽掰掉,切不可损伤全株。对开花后形成的“丫子”一般因数量少,对产量影响小,可以不清除。

如何防止“丫子”形成:根据品种特性,如株高、叶片夹角大小等,确定合理的群体密度。防止因密度太高或太低都容易造成分蘖发生。玉米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产生的分蘖,只能结合中耕管理利用人工除去。方法是先拔除分蘖,然后进行中耕培土;不仅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和看苗追肥,而且还要注重施肥对土壤肥力的整体影响和长期改良提高,增加土壤对固态养分、水分、气体的调节及供给能力,以增加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减轻因肥分不平衡引起的分蘖现象发生。

玉米丫子其实是分蘖,在栽培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并不需要掰。

专家表示,玉米丫子的产生有其生理原因,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另外,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播种时间、土壤水肥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分蘖。

然而,玉米丫子却不需要人工用手掰。总体而言,玉米在分蘖时不需要拔除,多次试验证明,不掰分蘖比掰掉分蘖对产量影响偏向于增产。没有蘖及拨蘖、不拔孽这三种处理与最大叶片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关系,表现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最大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基本相同——分蘖的生长并不会影响到最大叶片的生长。去分孽的玉米子粒产量比保留玉米分蘖的降低,可能原因由于去分孽时所致的伤害引起的(伤口修复、病虫害侵害等),相反,倘若不掰除丫子,还能使玉米正常生长。


菜吧

关注菜吧微信公众号,给您推荐关于蔬菜种植等方面的精选文章。
微信添加: dsytzc(菜吧),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菜吧网,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咨询热线:0592-5311626 网站业务咨询:0592-5311626 客服qq:320903129 邮箱:kf@caiba.org 蔬菜种植技术交流qq群:275676581
版权所有 菜吧网     备案号:闽ICP备09002679号   Copyright?2014-2015 cai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